Search

#你所不知道的放鬆演奏(文小長)

很多人瞭解放鬆演奏,卻同時覺得蕭邦練習曲困難...

  • Share this:

#你所不知道的放鬆演奏(文小長)

很多人瞭解放鬆演奏,卻同時覺得蕭邦練習曲困難,這其實不太合理。

很多人知道要放鬆演奏,老師會提醒學生要放鬆,那還有什麼需要講呢?放鬆的理論已經非常多了,可大部分人還是緊抓彈奏認為是必然,是不是還有些我們還沒注意到的地方?

理論跟實際差距為何會如此大,就像仿間的心靈雞湯叢書,燉好了一整鍋要你喝完就放下,然看完書後,你還是那個放不下的你。

通常大家認為的放鬆有以下幾個狀況:

1言語上的放鬆
在手緊繃痠痛時,口頭上不斷提醒自己要放鬆。

2用力後的放鬆
在緊抓演奏後,利用樂曲中的特定時間點放鬆,譬如休止符處、樂章中間,或音值變長、節奏不再緊湊,或輕柔處。

3分段休息
在一段時間練習後,適時安排時間休息,讓手恢復。

4大量練習後的放鬆
透過大量練習,手指熟悉音符與移動路徑後,因熟練度感到比較不緊蹦。

5手臂帶領的放鬆
用手臂將音群以大方向帶領,如果本身協調性夠,用身體帶領可以感到非常放鬆,能作到這樣已經相當不簡單。只有一點需要檢視:聲音是否堅定、清晰,如果跟樂團同時演奏會不會被蓋掉,或在音樂廳中聲音是否能傳得遠。

這些是大家常接觸到的放鬆,除了第五項,可能還有你所不知道的放鬆狀態,既然是放鬆,自然不會產生手緊或痠痛的感受,假使你坐在沙發上休息,不會產生跑完五千公尺的痠痛疲累感。演奏時即使在快速樂段,你依舊感到放鬆(單就手指操作非指音樂的意志),從一開始練習到最後完成,不太會經歷上述狀況,也因為放鬆,一路上你感覺到琴鍵上有一股水流提供動力讓你不斷往前移動,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放鬆,而不是跟水流對抗,累了才放鬆休息。

運動選手不會在發現自己受傷時貼文,這是暗示運動生涯遭遇風險,而彈琴受傷我們卻會即時貼文,除了分享生活外,我們是否曾探究受傷的原因?我們認為是過度練習,認為鋼琴技巧太難。有運動就有傷害風險;過度操作定會帶來耗損,但為何魯賓斯坦、李希特不受這問題困擾?因為他們是大師?反向思考,如果一直彈琴痠痛受傷,你是不是離頂尖越來越遠?

你所不知道的放鬆還有一件更令人非夷所思的事,為何霍洛維茲不太練琴?甚至輕視這件事?
他作了什麼?這是我們需要探究的。榮總復健科主任周崇頌認為霍洛維茲是最放鬆的鋼琴家,反過來說,當我們花費這麼多時間練習,其實大部分是花費在與自己對抗,就像在泳池你一直用力想讓自己漂浮,最後一定精疲力竭、徒勞無功,霍洛維茲不作這件事。

放鬆需要你親自經歷,因為放鬆理論再清晰完整,都不會比你彈奏蕭邦練習曲像彈民謠一樣自然那麼地沒什麼好再說的了,艱難樂曲甚至越彈越舒服,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對懂放鬆的人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這應該是所有學鋼琴之人最需要知道的一件事。

演奏進入「流動狀態」是大部分人無法想像的境界,唯少人討論放鬆後的流動狀態,因而彰顯受傷代表敬業代表用功,一直切傷自己的廚師,是否代表敬業與奉獻,這一點值得深思。

就我長年觀察,真正懂放鬆的人萬難取一,懂放鬆的人可以把蕭邦練習曲當成遊戲,不值得驕傲,唯一能驕傲的是你碰觸到蕭邦所瞭解的事。



Dawson L.


Tags:

About author
如對粉絲頁有任何建議,或需詢問課程相關問題及報名講座,方式如下: Line ID : alisayen 嚴老師 email : [email protected] 或私訊粉絲頁即可
每一位大師都是從學生開始當起,但是想進入藝術的高峰,就得用大師的角?
View all posts